朝三暮四网朝三暮四网

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毕飞宇来到厦门分享文学人生 中篇小说《青衣》《玉米》

  【人物名片】

  毕飞宇

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茅盾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。文学文学

  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,奖鲁优博时时彩平台怎么样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现为南京大学教授。迅文学奖厦门

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 ,双料代表作有短篇小说《哺乳期的得主女人》《地球上的王家庄》,中篇小说《青衣》《玉米》 ,毕飞长篇小说《平原》《推拿》,分享散文集《写满字的人生空间》,文学讲稿《小说课》  。茅盾

  作品被译成英 、文学文学法、奖鲁德、迅文学奖厦门意 、双料西、得主日、韩等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。《哺乳期的女人》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,《玉米》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,《推拿》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。

  13日,毕飞宇在集美大学开讲座,接受本报记者宋智明独家专访 。

  毕飞宇部分作品

  电影《推拿》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 ,图为电影剧照。(图源网络)

  由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《青衣》,图为剧照。(图源网络)

  厦门网讯(文/厦门日报记者 宋智明 许舒昕 图/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除署名外)“毕老师,欢迎来到厦门 ,感谢分享文学之美 。”在集大,一位连续两天前来听讲的优博时时彩平台怎么样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读者激动地说。与茅盾文学奖 、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毕飞宇共度五六个小时的文学时光 ,无疑是极难得的“艺术体验。”12日下午三点 、13日下午两点半,毕飞宇在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和集美大学分别作了题为《那些剩下的部分》和《经典何以伟大》的演讲 ,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写作最新长篇小说《欢迎来到人间》和文学讲稿《小说课》时的苦与乐 。面对两场近千名读者 ,毕飞宇坦陈  ,写作是出于对人的权利的关心,阅读是为了养成“文学之眼” ,获得强大的审美能力 ,把经历中铭心刻骨的部分转化成小说 ,转化成散文 。

  1992年至1997年 ,毕飞宇在南京日报当记者 ,对传统媒体感到格外亲切 。在讲座的间隙 ,他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。在“同行”面前,他敞开心扉 ,尽情地谈论童年经历、先锋写作 、塑造人物和重读经典 。

  “文学是酒。吃饭时有酒 ,这顿饭可能吃得更快 ,但要等你把饭菜都做好了之后才能喝酒 。没有下酒菜 ,酒是喝不起来的  。酒其实是附带的,它可以提升你的兴奋度 。如何去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 ?我的建议是你在家里要准备好一瓶酒 ,有这瓶酒也许挺好 ,但要记住  ,这瓶酒支撑不了你的生活。”对想以写作为生的年轻读者 ,毕飞宇委婉地指路。“能写最好,不能写的话,阅读与欣赏佳作也是很好的享受 。”给一家民营书店题词 ,他在书的扉页写道:“一直开下去!”一位女读者说:“毕老师  ,下次欢迎到厦大!”毕飞宇笑说:“欢迎来南京 !”

  据了解 ,《欢迎来到人间》新书分享会是厦门市“2023书香鹭岛活动月”系列活动之一 。“2023书香鹭岛活动月”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,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,厦门外图集团承办;《小说课》分享会是著名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,由集美大学图书馆 、集美大学教务处主办,旨在认真贯彻国家全民阅读精神,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兴盛。

  谈新作

  通过作品 ,我完成了我自己

  不能把想象看得比现实高

  记者  :《欢迎来到人间》的封底这样写道 :“年轻有为的外科医生傅睿无休无止地扮演着好儿子、好丈夫和好医生 ,他自我的面目却逐渐模糊,他的精神纷乱如废墟。”一位有正义感、对业务兢兢业业的医生在外界不恰当的关心下 ,精神陷入疯狂的边缘。您是怎么想到写这一题材的 ?

  毕飞宇: 我是2006年开始写这部小说的 ,背景放在“非典”那一年 ,但后来因为家里装修搁置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有了《推拿》的写作冲动 ,花了13个月完成,得了茅盾文学奖 。得了奖以后,给我带来巨大的好处,包括名和利 ,我没有被这些冲昏头脑,当然,腰包充足了,这减去我不少后顾之忧 。我变得十分安静 ,有时间去思考,去处理难度更高一些的作品 。

  《欢迎来到人间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护士小蔡。主人公傅睿是一名外科医生 ,他曾把小蔡当病人诊断似的 ,说她是堕落的 ,试图像治病一样  ,去拯救她的灵魂。我写这个点,是想引起读者思考,傅睿究竟有没有资格像医生做出病情诊断那样,定义小蔡的人生是堕落的 ?即使傅睿的价值观跟小蔡的价值观有不一样之处,那他究竟有没有资格去拯救另一个人的灵魂?

  记者 :相比于之前的作品,这部小说的创作难度在哪里 ?

  毕飞宇:小说最难的地方在于外科医学知识 。为此 ,我花了大量时间耗在医院。因为我写的是一个外科医生,但凡我在写作过程中犯一点知识性错误 ,都是相当致命的,无异于医生草菅人命 。虽然写作依靠想象 ,可是我们并不把想象看得比现实高 。一篇小说如果在虚构中失去公信力 ,就如同一个人在社会上失去公信力 。

  不介意外界给予的褒或贬

  记者 :我感觉这部小说是对鲁迅《狂人日记》的遥远回应 。鲁迅曾寄希望于“孩子”,可是 ,这位至真至纯的“孩子”也生病了。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哪里出了问题 。鲁迅曾说我们欠缺“诚与爱”,傅睿正是在周围人群欠缺“诚与爱”中迷失自我 ,您在创作时想过这一点吗 ?

  毕飞宇 :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。你的看法值得重视。这部作品肯定不仅是写实,有人读出象征很正常 。近乎完美的主人公傅睿后来做出许许多多癔态的事,我当时试图把这种癔态表现出来  。对于这部作品,无论外界给予我的是褒还是贬,我都不介意 。我从40多岁开始写这个作品,花了很长时间,某种程度上来讲 ,这是一部我创作生涯里不可或缺的作品 ,我完成了我自己 。

  谈《推拿》

  我写出人性中的“暗”与“亮”

  向读者描绘最正常的盲人世界

  记者:长篇小说《推拿》及其影视改编,给您带来无数的荣誉 。在书里  ,大家读到您的悲悯之心 。您是怎么想到写盲人的?

  毕飞宇 :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 ,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当了5年的老师 ,对特殊教育有一点了解 。在2006年-2007年,也就是我写《推拿》时,中国的盲人大概有500万,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家的人口 ,但这一群体在文学里被“回避”了。

  通常一个作家决定要书写盲人的时候,多半是想展现一种异态生活 。但我写《推拿》时,不愿意把盲人群体和我们做任何意义上的区隔。相反,我想要向读者描绘最正常的盲人世界 。我写出人性中的“暗”与“亮”,有些看得见的人内心是黑暗的 ,不少盲人却内心敞亮。

  我在路上遇到盲人过红绿灯时 ,绝对不去搀扶他 。你的手一伸上去搀扶他 ,其实他的感受并不好  。最好的方法是你走到他身边,把空间留着 ,跟他一块儿走就行了。我们不需要给予他们过多的怜悯 ,任何人都是有尊严的 ,接受了怜悯的尊严 ,不是尊严。

  好作家由好读者一起合谋而成

  记者:《哺乳期的女人》《青衣》《玉米》《玉秀》《玉秧》,在这些中短篇小说里,女性形象被您写得无比生动,您是如何做到的 ?

  毕飞宇 :要感谢我上一代的先锋作家 ,他们为当代文学做出巨大贡献 ,其中最重要的是叙事方式的改变 ,即在探索“怎么写”上无所不用其极。我得到很大的启发,也写了不少。但,先锋作家对小说人物的刻画不够 。我就告诉自己 ,在今后的小说写作中,要刻意地 、自觉地把人物的比例在里头提高一些 ,让人物在作品中鲜活起来。至于,在这个过程中,这个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并不重要 ,因为在虚构的世界里面,要的只是人物的准确和生动。一个作家只要写人物的能力达到了 ,当你把人物信息巧妙地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之后,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,替作家完成这个人物的建构 。所以 ,好作家永远是由好读者一起合谋而成的 。

  记者:您的写作一直是非常关注人的权利的 ,出发点是什么?

  毕飞宇 :在我看来 ,我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就在这里。因为我觉得我在做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,我在关心着这个社会 ,没有什么比这件事对我来说更有价值。换句话说  ,无论我得多少奖,如果我变成了一个不再关心人的权利的人,我觉得我一钱不值。

  谈成长

  童年给予了我文学的身体

  不喜欢人与人有浓郁的情感色彩

  记者 :您的童年和少年在乡村度过 ,您曾写了《苏北少年“堂吉诃德”》整整一本书来反映这段时光 ,请问 ,这段贫寒的经历对您的写作有什么样的帮助?

  毕飞宇:我的童年特别简单,在20世纪60年代的苏北乡村长大。童年给予我最大的馈赠,首先是给了我的身体,让我的眼睛、鼻子、耳朵等各个器官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到来。一个作家的起步和基础,就是从眼睛看到的、鼻子闻到的 、耳朵听到的、皮肤接触到的开始。童年给予我的 ,其实就是文学的身体,给了我巨大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,并带来与之相关的表达方式 。

  其次是让我知道了人与人的关系。我特别不喜欢人与人之间有特别浓郁的情感色彩。比方说,父亲或者母亲死了,你呼天喊地 。常常有人说我冷漠 ,但我认为,那恰恰是因为你的生活出了问题 。在我的童年时代,亲人去世时,通常都是很冷静地处理 。生老病死,是生活常态。但为什么在今天 ,当我们的亲人出了问题之后 ,我们会如此悲痛 ?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态的。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,我在写作传递情感时,会尽最大努力让我的情绪处在一种相对恒定、克制的状态。

  热爱日常是汪曾祺精神底色

  记者 :《小说课》里有一篇是分析《受戒》的《倾“庙”之恋》,您说汪曾祺不是用来学的,是用来爱的。您的江苏老乡汪曾祺带给您怎样影响?

  毕飞宇 :汪曾祺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时就有些名气 ,他真正被大家所认识是改革开放之后 ,那时“伤痕文学”“寻根文学”正在兴起。汪曾祺为什么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兴奋度呢?我认为 ,和他的文化趣味有关。汪曾祺关注的是人如何热爱日常生活、如何去热爱普通人 ,这是他精神的重要底色。汪曾祺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宽容与爱的人。因而他在写作小说的时候,极少从好人与坏人 、道德与不道德的角度去评判 。例如,他的小说《受戒》 ,他没有从道德与否的角度去评判受了戒的小和尚是否能谈恋爱 ,他关注的是两人恋爱的行为 ,抓住了生活内容最本真的一部分 。

  大量阅读才能建起小说审美

  记者:《小说课》悄悄地火了 ,2017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,至今已卖出30万册 。您想过能卖这么多么 ?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是什么 ?

  毕飞宇:没想过。据说与中学语文老师的推荐有关。有几篇 ,我写的是对课文《促织》《故乡》《阿Q正传》《项链》的分析 ,以“小说家之眼”看出不少新意,引起大家的共鸣吧。小说写作需要极好的审美能力,又要有最生活化、最常态 、尊重人性、符合常识的价值观。通过大量的阅读 ,才能建立起有关小说的审美。审美能力的高下,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下。

展开阅读全文
赞(6428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朝三暮四网 » 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毕飞宇来到厦门分享文学人生 中篇小说《青衣》《玉米》